中国的国树,为什么是银杏?

2024-05-28 20:04:09

银杏,英文名称Ginkgo,学名叫做Ginkgo biloba L. 。其中,属名“Ginkgo”是从日语“银果”转译而来,而种名“biloba”中的前缀词“bi-”指“两个”,“loba”则指“波浪”,合起来就是“两片波浪形叶子”的意思。

 

银杏在中国家喻户晓,随处可见,光是银杏之乡就有好多个。虽然贵为国树,可一般民众并不知道它入选的理由,掌管市政建设的官员,也没有因为它是国树,就不对它施行任意的更换替代,移植搬迁。

更令人奇怪的是,银杏为中国原产,可名称却由两个字组成。要知道,中国古代给植物命名的法则是,凡中国原产的,都以单字命名,如桃、李、桑、槐;凡外来的,则加一个前缀,如胡萝卜、胡椒、洋葱、洋槐。银杏既为中国原产,为何名称不符合古代命名法?银杏的单字古代名称到底叫什么?(最近,有美国华人学者研究考证出,银杏在中国古代的正式称谓是“枰”,根据树叶的形状命名。详请查阅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779/201501/37376.html )

而在北美,物以稀为贵,人们不仅喜爱、珍惜、推崇银杏,而且把show银杏叶子当成了一种文雅的hobby。很多电视台、艺术设计工作室、园林施工公司、图书作者,都把绿色的银杏叶子当作logo

在北美也绝少有奢侈到像中国、日本那样,把银杏作为行道树的,多数是把银杏当作园林造景中的大品(Specimen)小品(Accent),植物园中的贵宾,或者陵园中的树葬、墓碑树。

同样是两片波浪形叶子的银杏,中国北方习惯称其为“鸭脚木”,而北美则爱称其为“少女髻树”(maidenhair tree)。一个踩在脚下,一个顶在头上,孰贵孰贱,不问自明。


 
银杏成为中国国树的理由

著名国学大师、“新儒学”八大代表人物之一的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三松堂自序》中曾说过:“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比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国家特质就是历史悠久,文化源长,曾经几度辉煌,而且履新不衰,古今如一,正所谓“旧邦新命”。 要为这样的一个国家挑选国树,自然要考虑“门当户对”的问题,也就是起码符合这样几个标准:本国原产;栽种历史悠久;栽种范围广大;能代表国家的秉性。 

银杏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孑遗树种”、“活化石植物”之一。早在1.5亿至2亿年前,银杏就在地球上出现了,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约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与银杏同门的其它植物全部灭绝,只有银杏幸存了下来,而且仅在中国浙皖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余脉长兴地区保存了些许“根苗”。

银杏后来逐渐传遍全国,宋代传入日本。欧洲人于1691年第一次在一个日本佛庙花园里见到银杏树种。1712年,一名德国医生才把它引种到欧洲,后来又传到美洲和世界各地。换句话说,现在世界各地栽种的银杏,都是源自中国,所以,选择银杏作为国树,符合本国原产的条件。

银杏不仅逃过了史前的灾难,而且它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居然能够保持物种的遗传稳定性。据报道,中科院的化石专家曾在考察“长兴灰岩”时,将2亿年前的银杏化石拿来同现在的长兴银杏比较,发现两者竟毫无变异。银杏“亘古亘今”的秉性,非常能代表中国的国家特质。 

中国人栽种、养护银杏历史久远。佛家和儒家都十分尊奉银杏,认为它是圣树。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和寺庙也有银杏的身影。现在还存活的银杏树有达15002500年以上树龄的。

银杏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它的抗性强,枝叶富含抗虫毒素,并且能抗辐射。据说当年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下来的树种就是银杏(仅存的花卉为文殊兰,因此被日本和台湾称作“和平花”)。

银杏还有“再生复干”的本领,即主干或主枝受损后,次级树干常常代替老干继续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五代同堂”的奇特树干景象。

银杏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范围广大。从沈阳到广州,自东部沿海达西藏地区,均有栽培分布。  

神奇怪诞的传说

中国人常把“老”和“怪”联系在一起,所谓“古怪”、“古灵精怪”、“老不死”等,均指此意。不知是否因为银杏“老不死”的原因,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银杏树老成精、诱骗男女的传说。其中,最煞有介事、饶有趣味,且凄婉动人的一则,恐怕要数台湾民族学家胡耐安先生在他的《遁园杂忆》中记载的那篇“树怪”故事了—— 

1900年以前几年,豫、皖两省交界处某县治衙门的花园里,有棵古银杏树作祟。某天月夜,州官王公在池桥上宴请宾客,通宵达旦,众皆酣醉。银杏树怪乘机把王公宴席桌上的酒壶偷了去,还把跟随王公多年的家奴、憨厚老实的壮小伙小寇,也强虏而去。

王公一伙苦寻了三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第四天清晨,有人循着隐隐约约的呻吟声,在一棵老银杏树边找到了小寇,他被夹在银杏树的空树干里,头朝下。当人们找来锯子,锯断树干救出他时,发现他已奄奄一息。

令人费解的是,树中空隙直径不足一尺,而小寇膀大腰圆,如何被吞进其中?更让人称奇的是,小寇苏醒过来后,一直若有所失,神思恍惚,口中常常念叨“卿卿”。十几天过后,他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后来,王公调任他州,小寇随往。临行前一晚,小寇的病情加重,一个劲地低头细语,似有“无限隐痛”。王公以为他是患了青春期相思病,就把他送回老家成了一门亲事。小寇婚后,喜得一子,之后,便不知所往。

多年过后,王公于新任州府中接见前任幕僚,获知旧时花园里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个“树怪”,大白天现形于花园之中,男的貌似小寇,女的美丽如仙。……  

关于这个故事的可信度问题,作者在序文里一再强调,故事直接来自王公本人的讲述,而王公又是翰苑清才、正人君子,所以,听来言之凿凿。

现代科学也证实,少数植物的性别决定系统,也就是性染色体,跟人类的相似,而这少数植物主要指的就是银杏,所以,世界上存在人树相恋、动物与植物成亲的浪漫奇缘,也未可知。 

雌雄识别的Tips

在银杏的雌雄识别问题上,中国的经验人士自信地认为,雄的枝条收拢,侧枝与主干的夹角较小;而雌的则枝条开展,侧枝与主干的夹角较大。美国学者可没有中国行家这样自信,他们认为中国行家的这套识别办法不可靠,因为它只对由种子繁殖的植株有部分效果,而对由无性繁殖的植株则通常无效,更何况有些雄性的枝条,在经受积雪重压和机械悬坠后,也会像雌性的一样“开展”,以此办法识别银杏雌雄,难免有误导之嫌。

在他们看来,识别银杏的雌雄实属不易,尤其是在幼苗时期。银杏通常在2530年以后才会结果——中国称银杏为“公孙树”,其实正是表明银杏的这一特征——公公种树,至孙子辈长大才能尝到果实。而在它结果以前,很难判定它的性别。

既然很难识别,那就干脆不作识别的尝试。在老美看来,银杏的主要价值在审美观赏,而非品尝、利用其果实,所以,他们对雌雄一视同仁,不予区分。

但在讲求“木须成才,花必结果”的中国社会,银杏的果实一向是被重视并重用的,现在开发利用银杏的中药和保健饮品,可是了得,所以,人们就比较在乎银杏的雌雄。但在如今普遍注重环境绿美化的地区,在意银杏的性别实际上已没有多大意义。 

至于说银杏是否是慢生树种,流行的说法一样存在着不严密的倾向。很多人都说银杏寿命长、长得慢。其实,这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银杏在幼苗时期生长迅速,只是到了一定的年限(通常是510年)后,其生长速度才开始渐渐放缓,而不是一开始就慢。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