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事件是西方攻击预演还是中国对做空攻击的金融震慑

2024-04-25 14:11:47

关于上周五市场突然暴涨原因一点点“揭开”,最终“确定”为光大证券的系统存在bug。对此,笔者的看法是,上次银行间突然闹钱荒也是由光大银行推倒的第一章多米诺骨牌,那次事件证明笔者猜测,是一次危机测试;这一次,又是光大,光大证券用仅仅70亿的资金,就在一两分钟内将股指拉升了超过5%,个人看法有两点:一是这一事件会对某些人产生金融震慑,即谁的地盘谁做主,针对中国的所谓金融攻击准备,还是掂量着玩吧,1997年索罗斯连香港都拿不下,今天的大中国就更没机会,股市可以这样,汇率也可以这样。二是,通过这次事件,事实上也搞清楚了空头的深浅,这市场到底能不能做起来,事实证明,70亿资金就能将市场瞬间拉升超过5%,空头其实就是papertiger,根本就是一戳就破,之所以市场低迷,是因为市场信心的严重不足,而高层要想让股市起来,只要针对性制定政策,一系列重磅可改变市场信心的措施,必然可让牛市到来。能体现这两点信息,已经足以。对金融市场,那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有不知道,没有不可能。
  
  消息面,迫于周末舆论压力,监管部门最终还是决定展开对光大调查,接着中金所发布消息称鉴于监管部门的调查,暂时停止光大在股指期货市场开仓。这实际上是尽量避免周一的市场过度投机,从而激起更大的舆论压力。这件事,显然各方都想平稳过渡。
  
  从技术面看,从6月25日到8月16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走势。首先,我们很明显就看到了这6月25日和8月16日那两根与其它K线极其不同的K线。前者是市场连续暴跌一个月,空头肆虐几无抵抗的情况下,市场在6月25日大幅做空后被抢筹盘打回来的一次走势,那天的走势说明,空头暂时肆虐到1850点已到极限,且1850点空翻多的情况还是很明显的。而8月16日的走势说明,70来亿的资金就能将空头打得屁滚尿流,说明空头力量其实很弱,关键就在市场信心。有了这样两个走势,事实上空方力量几何基本上暴露给市场了。可以预见,以后谁再放空心里都会打鼓,因为不过70亿资金就能拉升大盘升高5%以上,那么几家大点的机构只要看准了谁做空想吃谁,来个默契做多,立刻会将空头吃得干干净净。所以,继续大幅做空的资金以后会掂量做空的风险。这种市场心理和技术面,会很微妙,未来应该会体现在市场当中。
  
  光大乌龙指234亿资金来源成谜是其净资本1.78倍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让投资者久久不能平静。
  
  8月18日,光大证券[0.00%资金研报](601788,SH)“乌龙指”事件终于有了官方解释。在光大证券的公告中,公司将此描绘为“系统问题”,而绝口不提董秘在16日午间时分涉嫌“虚假陈述”。在证监会的通报中,除了表态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以外,更细的监管措施并未出炉。光大证券在18日傍晚的发布会上表示,正在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并会在此基础上对投资人的损失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光大证券的“乌龙交易”并没有这么简单。234亿元,这是光大证券的瞬时下单金额,这也是其净资本的1.78倍,光大证券哪里来这么多钱?
  
  对此,在发布会上,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梅键称,账上根本没有230亿元,绝对没有海外资金,是自有资金,也没有信用交易,不是账户透支。而从光大证券内部流传出来的说法看,这里面的“水很深”。
  
  公告未提“虚假陈述”
  
  18日下午,光大证券和证监会先后发布公告,对“乌龙指”事件予以了说明和通报。
  
  光大证券指出,本次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缺陷,导致在16日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和光大证券给出的说法相同,证监会在初步核查后,给出了如上的说法。然而,光大证券的公告在大篇幅解释系统问题时,却回避了一个重要事件,那就是为什么光大证券董秘在16日中午要表态称“不存在乌龙指”?
  
  8月16日中午,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暴涨源于光大证券70亿元的‘乌龙指’交易”,这一表态被媒体广泛转载。
  
  然而,澄清没过多久,事情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下午1点,当其他券商股正常开盘,光大证券突然临时停牌。随后,光大证券发布临时公告称:“今天上午,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
  
  先是澄清,随后是发公告“承认”。梅键的表态被投资者所质疑,并直指其“虚假陈述”。有分析人士指出,梅键的澄清言论误导了投资者,其“虚假陈述”掩盖了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涉嫌内幕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内幕信息具备三大特质:一是该信息所在集体,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的信息;二是该信息所在集体,尚未对外公开的信息;三是对于信息所在集体或行业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显然,光大证券卖空期指的交易均符合内幕消息的特质。
  
  在证监会的通报中,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此外,由于“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光大证券的股票和期货账户已经被监管部门冻结。
  
  234亿是净资本1.78倍
  
  光大证券能够动用234亿元买股票,它哪来这么多钱?
  
  在市场最早的消息中,光大证券70亿元的“乌龙指”造成了此次事件。然而,让市场不曾料到的是,真实的资金规模远远大于这一数字。
  
  根据证监会的通报,“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这也就是说,市场看到的成交结果72.7亿元,只是真实挂单的31%。
  
  光大证券一口气使出的234亿元申报买入,相当于此前一个交易日(8月15日)沪市单边成交额(847.4亿元)的27.6%,而这一金额和8月15日创业板总成交额的236.3亿元十分接近。
  
  翻看光大证券的财报,市场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这234亿元高得的确离谱。
  
  首先,光大证券2013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为250亿元。234亿元相当于货币资金的93.6%。有投资者质疑:光大证券可以不用留存任何开支,全资炒股?
  
  其次,光大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截至2012年底的证券投资账面值近165亿元,234亿元瞬间秒杀了这一规模。假设2012年底的证券投资规模保持不变,光大证券可动用的证券投资资金竟高达400亿元;
  
  再次,截至2012年底,光大证券的净资本为131.16亿元。234亿元是净资本的1.78倍,是净资产217.8亿元的1.07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大证券2012年报的第97页特意提到了“公司风险管理部建立了‘净资本实时监控系统’,对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净资产率、自营权益投资等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公司对自营业务规模需经董事会下属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核批准,严格控制自营业务投资规模。”
  
  而通过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的比值89.35%,光大证券也坦言“这一风控指标趋向负面,出现了超过80%预警线的情况。公司在业务开展中始终密切监控持仓组合市值规模和风控指标变动情况,并时刻确保该指标符合监管标准。”实际上,2012年底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市值为117.2亿元,只不过是234亿元下单的一半。
  
  234亿元从何而来?
  
  234亿元——净资产的1.78倍,如何能轻易通过内控让其挂单?如此巨额的资金从何而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光大证券的公告和证监会的通报给出的说法,即系统出了问题,这与8月16日当天,光大证券内部流传出来的说法大相径庭。
  
  根据当天光大证券内部人员交流时流出截图可知,一位研究员称异动源于“是有人走了我司的自营通道”。随后,市场分析指出,走了自营通道的有可能是别的部门,比如市场指向的杨剑波团队。
  
  然而,234亿元的巨额资金,是杨剑波能够调动的吗?如果不是光大证券内部的问题,是否会有非光大证券的资金,走了光大证券的自营通道?在8月16日收市后,市场还流传过一个光大证券内部人士的说法,那就是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对其内部台湾团队开发的投资模型进行测试,由于忽视了测试环境为实盘交易系统,且把拟买入3000万股误搞成3000万手。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在光大证券的官方解释中出现。
  
  对于扑朔迷离“乌龙事件”,有私募人士大胆预测,要么234亿元资金不是来自光大证券内部,而是有神秘的外部资金借道了光大证券的自营通道;要么234亿元资金确来自光大证券,但这也就表明,光大证券动用了信用交易放大了资金。
  
  显然,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严重的违规交易。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