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九一八和西安事变

2024-05-25 12:23:33

张学良,九一八和西安事变

首先,中国的东北是日本梦寐以求的,也是日本天皇垂涎三尺的,因此,以日军的武士道军纪,还有日军对天皇的忠心,九一八事变只能是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的直接命令的结果,虽然很可能没有或找不到任何文字证据。

当然了,九一八事变也只是对我们老百姓是突发事件,对于日本天皇和政府还有张学良包括蒋介石等等等等人物就不是突发事件了,虽然张学良和蒋介石不知道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具体时间,但是,类似事件的爆发,张学良和蒋介石这类人当然是有感觉的。

所以,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行动也是蒋介石的直接命令的结果,虽然很可能没有或找不到任何文字证据。

蒋介石也不傻,这种事情怎么可以留下实物证据呢?

但是,蒋介石的意思,也就是如果日本进攻,东北军不可以抵抗,张学良是清楚的,当然了,张学良也决定了他必须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办。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蒋介石的意思,也就是如果日本进攻,不是东北军必须抵抗,因为,如果不然的话,也就是说蒋介石命令东北军抵抗,那东北军不抵抗就是抗命了,蒋介石可以对东北军一枪不发丢东北不问罪,可是,也不可以对不执行蒋介石的抵抗命令而不问罪。

所以,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不是问题,东北军不抵抗不仅对蒋介石不是问题,东北军不抵抗对张学良也不是问题。

只是说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不是问题是不够的,因为太抽象,看问题太抽象了就是没有看细节,而看问题不看细节也就差不多等于没看。

那么,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的细节有很多,比如说一枪不发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细节。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的细节还有,比如说张学良离开东北的时候不仅没有对日军开一枪,还原封不动的给日军留下了所有东北银行里的银元,东北军自己都没抢一把再走,也没有通知银行跟着东北军撤,比如说没有像后来国军转进台湾前把黄金运到台湾,还在大陆搞破坏不给国军留下工厂什么的,就算张学良不考虑不留给日军,张学良也不考虑自己,就好象东北军离开东北以后抗日就不需要钱了似的,即便是不抗日也需要钱啊,反正事实是东北的细软让东北军统统都留给日军了。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的细节还有,很多东北军的武器也原封不动的给日军留下了,据说张学良事先就把东北军的武器入库锁起来了,据说是为了防止东北军有可能抵抗日军可能发动的进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军所有的飞机也给日军留下了,当然了汽车就不用说了,因为东北军撤走不带汽车可以说道路不好,东北军撤走不带飞机可实在是说不过去。

当然了,东北军给日军留下这些东西的事实可以作为九一八事变对张学良的突然性的证据,可是,东北军全军一枪不发式的不抵抗却只能是有准备才可能实现的,否则,整个东北军的东北汉子们没有一个抗命抵抗一下也是东北军的军纪实在是太好太好了

对于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的这种匪夷所思的不抵抗,我有两个解释,而这两个解释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也就是说这两个解释完全可能同时发生。

第一个是张学良相信了“大东亚共荣圈”了,因此,他用这种匪夷所思的不抵抗方法,把东北各种各样资源最大化的贡献给日军,包括东北军的武器和飞机都统统留下支援“大东亚共荣圈”了。

第二个就是蒋介石的意思,也就是如果日本进攻,东北军不可以抵抗,因为蒋介石相信了“大东亚共荣圈”,并说服了张学良了。

当然了,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的决定是张学良的,不管蒋介石有没有抵抗的命令,也不管蒋介石有没有不抵抗的命令。

张学良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但是,他身边还是有他信任的能人和高人的。

一旦东北军的决策层,当然最终决策人是张学良,一旦东北军决定如果日军进攻就不抵抗,那么,如何不抵抗就是问题了。

比如说东北军可以说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发生了的那种匪夷所思的把一切留给日军的不抵抗,东北军也可以是把一切都带走的不抵抗,或者留一部分带走一部分,甚至还可以是打上几仗装模作样的抵抗几下的实际上的不抵抗,所以,一旦东北军决定如果日军进攻就不抵抗,那么,如何不抵抗的方法是有很多选择的。

在所有不抵抗的方法中,比如说打上几仗的抵抗几下的实际上的不抵抗,且战且退,可以说这样的的不抵抗是看上去比较像抵抗的不抵抗,也就是说是比较装抵抗的不抵抗。

当然了,从比较装抵抗的不抵抗到不装抵抗的不抵抗之间有很多选择,可是,张学良做的是最最最不装的不抵抗。

我猜这就是张学良身边的他信任的能人和高人们给他出的主意,因为,无论东北军是装抵抗还是不装抵抗,只要东北军丢了东北,张学良自己的责任是跑不了的。

但是,比较装抵抗丢了东北和不装抵抗丢了东北,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如果东北军装抵抗丢了东北的话,那就把蒋介石洗干净了?

如果东北军装抵抗丢了东北,因为东北军抵抗了,以后的蒋介石有没有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问题就不可能出现了,所以,不管东北军是不是装的抵抗,反正东北军抵抗了,是不是装的不重要,反正得打几枪,那么,东北军的抵抗就把蒋介石洗干净了。

所以,张学良身边的他信任的能人和高人们给他出的主意是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全力抵抗,就像很多抗日的杂牌军,他们全力抵抗结果就是全军覆没,不仅因为日军的强大,更因为得不到支持,军饷都困难就不用想军火支持了,要么全不抵抗。

结果,全不抵抗是张学良的选择,那就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发生了的匪夷所思的把一切留给日军的不抵抗,而这样一来就把蒋介石拉进来了,虽然蒋介石的人不在现场,蒋介石有没有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问题就出现了。

不管后来的人们怎么想怎么说,也不管张学良本人后来怎么想怎么说,反正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当时的中国人确实是把东北军不抵抗的责任完全彻底的放在了蒋介石的头上的,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确实是认为东北军不抵抗是蒋介石的命令,张学良当时也没有说东北军不抵抗是他自己的决定而不是蒋介石的命令,后来等蒋介石都死了才说那就是不仅太晚了,也没用了。

我前面说了我有两个解释,而这两个解释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也就是说这两个解释完全可能同时发生,现在我就说说这两个解释是一致的。

我猜,当时,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也很有可能是相信“大东亚共荣圈”的,至少他不反对“大东亚共荣圈”的图画,反正那时的“大东亚共荣圈”还只是个图画,特别是二战初期的国民党对于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也还是相信的,世界的未来是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了的德国和日本的失败,这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并不是那么清楚的,至少对蒋介石应该不是很清楚的。

二战初期,事实也确实是国民党在德国和英美之间犹豫,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苏联帮助支持的,蒋介石有一个儿子在苏联,德国跟国民党的关系也很近,蒋介石也有一个儿子在德国,至于国军的武器装备有德国的就不用说了。

再说了,二战初期的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也没关系,德国和日本不仅不是同盟,日本侵华初期的德国还帮助中国抗日了呢,比如说提供武器,当然是买卖了。

还有就是蒋介石找联合国的前身“国联”给中华民国在中日争端问题上调停,那时的美日关系和美国给蒋介石的感觉,蒋介石恐怕即便是不相信“大东亚共荣圈”,他也不能认定“大东亚共荣圈”毫无希望。

今天的老中对美国的强大是看了很多很多的了,还有很多很多的老中得了美国的很多很多的好处,他们能说出很多很多的美国对中国的好,这类文章也有很多很多。

但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如果你要列举美国对中国的好处还是不那么容易的,毕竟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你想说飞虎队也说不出来,民主自由人权就更是没影的事了。

虽然,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的清华大学那时已经有了,可惜,那时的清华还只是一个留美的预备学校,清华出来的人也还没有什么成名成家的,所以,那时的清华可远远没有今天的清华的名气。

当然了,要蒋介石公开相信或支持“大东亚共荣圈”也是不可能的,至少也因为中国人不可能同意,反正,无论如何,就是我开始说的蒋介石的意思,也就是如果日本进攻,东北军不可以抵抗,张学良是清楚的,当然了,张学良也决定了他必须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办。

虽然,我不仅没法证明张学良相信“大东亚共荣圈”了,我也没法证明蒋介石相信了“大东亚共荣圈”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差不多在这个问题上解脱了张学良,那就是西安事变,可是,西安事变既然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解脱了张学良,那就不仅不可以解脱蒋介石,反而使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拴住了,当然了,西安事变也让蒋介石成了抗日领袖,常揩身不仅没亏却大赚了。

为什么我说西安事变差不多解脱了张学良相信“大东亚共荣圈”呢?

那就是西安事变的细节了,不仅看九一八事变不能不看细节,看西安事变也不能不看细节,西安事变的细节也很简单,那就是西安事变是兵谏。

大家想一想,如果,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完全是张学良自己所为,也就是说东北军不抵抗与蒋介石毫无关系,或者说蒋介石没有对东北军表达不抵抗的意思,有没有实物的命令也无所谓,加上蒋介石和张学良是拜把子兄弟,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抗日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了,因为那就是卖国者弟弟逼领袖爱国了。

所以,也只能是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完全是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而且还完全可能是违心所为,这也为张学良后来兵谏蒋介石抗日提供了起码的底气,蒋介石也很清楚他这是要拜把子弟弟做千古罪人,特别是以东北人的性格,如果东北军抵抗一下的话,自己就洗干净了,可是弟弟身边有高人,弟弟玩了个匪夷所思的把一切留给日军的不抵抗,结果,蒋介石有没有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问题就出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中国人也确实是把东北军不抵抗的责任完全彻底的放在了蒋介石的头上了,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抗日也就有底气了。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