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来是这样(6) 机密中的国家

2024-05-02 23:03:21



6. 机密中的“国家”


    我曾经发现了一本书。


    题目为《统帅纲领· 统帅参考》的书。昭和三十七年偕行社(注:以旧陆军的正规将校为中心的亲睦团体)刊行的复刻本。据说所有的原书在战败时都被烧毁,这个世上已不复存在。偕行社竟然奇迹般的找到了残留的版本。


    原本好像是两册,《统帅纲领》是昭和三年,《统帅参考》是昭和七年,都是由参谋本部制作成书,当然不是公开发行的书。公开发行的话当然也一定会有问题的。不仅仅是秘密的书,军部把此书归类于最高机密,只允许特定的将校阅览。


    特定的将校是指作为统帅机关的参谋本部所属将校。具体来说是指陆军大学校入学后、或者毕业后在参谋本部负责作战、谋略以及其他与统帅有关事项的将校。


    《统帅参考》里有一段关于宪法(注:明治宪法)的话,明确地进行了自我定义,“咱哥们”——当然不是这样的表述了——“其实是在宪法之外”。


    我特意用“咱哥们”这样鄙俗的词语来翻译,是因为感觉有种秘密结社的味道。


    当时,不用说,日本国民谁都在宪法之下。即使是天皇也是由宪法规定的。根据宪法,天皇对于政治,作为个人完全没有能动作用。唯一所做的例外,只有战败时的所谓“圣断”。


    但是,只有可以阅读这本书的“会员制俱乐部的会员们”——参谋本部的将校们——另行主张,“只有我们的职务是在宪法之外”,并以此为秘密,把它明文化,制作成书,一本“最高机密,门外不出的书”(复刻版编辑的前言的用语,没有署名),当然也不会对百姓泄漏。而且在战败时,不想让敌人知道,也不想让后世知道,经他们的手一本不留的烧掉了。


    一小撮的人,共同拥有一个秘密,只能说是秘密结社。但让人费解的是,参谋本部是由堂堂的官制构成的机关。这个机关私自曲解宪法,在内部合谋,把自己的权能定于“宪法外”,相当于在帝国宪法规定的日本帝国里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当然,日俄战争时的参谋本部并没有这种鬼胎般的性格)。


    关于这一点,《统帅参考》的开头〈统帅权〉一章里,写着以下的内容。


    “·····有鉴于此,统帅权之本质即是可发挥超法规的作用。”


    超法规即是与宪法以下的所有法律无关。


    关于一般国家事务,按照宪法的规定,国务大臣(当时用语为辅弼)负最终责任。对此统帅权不以为然,断定“独立于辅弼的范围之外”。


    “所以关于统帅权的行使及其结果,不需要对议会负责。议会关于军的统帅、指挥及其结果,没有提出质问、要求说明或进行批评、议论的权利。”


    这不是疯狂的论断还是什么?(日俄战争时,议会当然是授权于军的,但对于军队的错误进行了激烈的议论。军队也把议会看作是国民的代表,对于这些议论采取了低姿态。)


    国家在进行战争时,关于作战,军方不需要每件事都跟议会商量,这当然是属于常识。但《统帅权》的这一章,换句话说,不问平时战时,统帅权都一直是独立于三权(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存在。


    更进一步说,这就等于说,不管是否会毁灭国家,对于宪法之下的国家完全没有必要顾及,也就是无法无天的宣言(这章里说是超法规)。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能在天皇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发动满洲事变,拖长日中事变,并在这期间进行了诺门罕事变,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等,作为幕僚(注:天皇的助手)没有宪法上的责任。”


    即便天皇也是在宪法的规定之内,但这篇文章却明确地赋予天皇以无限性,而我们是天皇的助手,所以没有宪法上的责任。


    这篇文章还有更可怕的项目。在战时或“国家事变”时,执行兵权的机关(统帅机关、参谋本部)可以统治国民。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第一条里,写有“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统的天皇统治”,即是说统治权在天皇,但这个《统帅参考》的第二章“统治与政治”的章里的“非常大权”一项里,说自己统治。


    “······执行兵权的机关,在军事上有必要的限度里,可以直接统治国民······”


   从此文章来看,好像天皇的统治权被订正了。天皇的统治权渊源于宪法——而这个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不就可以解释为超法规机关的统帅机关垄断或者是剥夺了天皇的统治权了吗(实际上他们也是在那么做了)。


    也就是说,战时,日本的统治者是参谋本部,而且在这章里又不厌其烦的强调,“关于行使军权的政务,不需要对议会负责”。


    国家机关的一部分,关于宪法进行了充满自信的独自解释。这个事情在当时,局外人一定不知道。现在回过来想想,昭和前期的历史完全按照昭和七年成立的这个“机密”展开的。


   


    说点私事。我在昭和十五年,在旧制中学上“公民”课时,参加了宪法的课程。


    宪法的三权分立,政治上的最终责任在于辅佐天皇的国务大臣,天皇在政治上不负责任,等等,都是非常正确的内容。根本没听说过统帅权这个用语,更没有听说过统帅权超越三权。老师是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出身的法学学士,一个温厚的老人。他的讲义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我想就是以美浓部博士的立宪主义宪法学为依据的。


    我把这个事跟东京大学的樋口阳一教授(比较宪法学)说了。


    “昭和十五年”,他的表情让人很意外。那时,统帅机关(参谋本部)已经开始以统帅权为依据“直接统治国民”了,但肯定是还没有到重新讨论中学教科书内容的地步。


 


    美浓部达吉博士在经历了长年教授生活以后,成为了敕选的贵族院议员。但在昭和十年,他的学说(即天皇机关学说)遭到攻击,他的著作《宪法摘要》(大正十二年发行)等也遭到了内阁宣布的禁止销售的处分。


    美浓部的思想既不是非日本的,也不是反天皇的。


    而且,在东京大学,他的宪法讲座从大正八年就开始了。他还长期担任了高等文学的考试委员。高级官僚们耳濡目染了美浓部的宪法论以后进入行政机关,他的学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公认学说。


    顺便提一下,在大正十一年,美浓部受文部省的委托给中等教员作了宪法讲义。第二年这个笔记也公开发行了。也许给我上课的老师就是以它为依据的也不一定。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个学说,而且还是公认性非常高的宪法解释。


    作为统帅机关,必须通过沉重打击覆盖了法学界的美浓部学说出发开始他们自己的宪法观(其实是非立宪化)的大行军。


    再讲一个闲话。与美浓部齐名的被称为日本宪法学鼻祖的京都大学的佐佐木楤一(1878-1965),在前述的《统帅纲领》印刷2年后的昭和五年出版了《日本宪法要论》。在这文章里当然是断定统帅权不是在国务大臣辅弼之外。


    “这种置于国务大臣辅弼之外的学说完全是独断,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说得非常明晰了。


    美浓部的学说在昭和十年被批判,但佐佐木却没有。对于把宪法学说问题作为攻击目标的策士们来说,把官僚们的导师美浓部一人斩首已经足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了。


    也许他们觉得佐佐木仅仅是住在京都的一个学究,另外佐佐木自身已经不是教授了。


    他认为文部省对于昭和八年的瀑川事件的态度不对,和法学部的其他教官一起离开了大学。


    总之,可以说是因为昭和十年以后的统帅机关,明治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近代国家被扼杀了,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死掉了。


    我认为,日本历史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历史,但我们不得不说,世间容易以昭和十年到二十年这段极端非日本的历史为光源来照射日本历史的全部。应该更严密地检讨这十年期间的非日本时代,挖掘出它的异质性。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