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校耶鲁大学捐巨款的中国学子

2024-05-02 04:21:56

耶鲁大学校园,照片版权:雅美之途。

照片中的
Hillhouse Avenue曾被英国作家迪更斯喻为美国最美的街道,张磊以Hillhouse为他的公司命名再明显不过地表达了他对耶鲁的感情。 

雅美之途按:耶鲁今年捐赠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为12.5%, 此结果使耶鲁的基金达到208亿美元,接近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22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耶鲁基金的回报率已经连续二年高过它的对手哈佛,虽然哈佛总基金仍以300多亿美元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哈佛基金今年的回报率为11.1%。哈佛基金在2009年的跌幅达30%, 在名校里它的降幅是最大的,而近几年哈佛基金的反弹又不太理想(去年的回报率为负的0.05%),不知这些数据是否与哈佛近期启动巨额募捐的行动相关。 

另外,我们还要提到刚刚要求奥巴马总统不要考虑他为美联储主席的萨默斯,他在担任哈佛校长时的一系列改革行动令哈佛的教授群体不安,包括找哈佛从事非裔研究的著名教授Cornel West谈话希望他把大量社会活动的时间放些在课堂和学术上,结果West教授从哈佛跳槽到普林斯顿。恰好萨默斯又在一次会议上,说出自己假设女性科学家为什么这么少的缘由除了歧视和时间之外天生的原因也有可能的政治不正确的话,据说当时出席会议的MIT著名生物学教授南希霍普金斯愤然离位而去以示抗议,霍普金斯的博士学位就是在哈佛跟随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获得的。哈佛教授团体借机发泄对萨默斯的不满,数次不信任的投票硬是逼着萨默斯辞职,虽然当时哈佛董事会似乎还是支持他的。 

哈佛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选出了它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这位学术成就与萨默斯不在一个档次的浮士德校长上台后头脑就发热,不到一年就拨巨款增加哈佛学生的财政资助额度,使年薪1018万美元的家庭只需付他们收入的百分之十。哈佛的行动把耶鲁逼到死角,耶鲁只好硬着头皮参与竞争,宣布给予20万年薪以下的家庭巨额财政资助,其他学校则因财力原因而没有跟进。哈佛耶鲁怎么也不会预测到他们广撒银子后的一年就遇到了使他们捐赠基金受重挫的金融危机,他们可能后悔都来不及。金融危机后,耶鲁采取措施冻结了包括正准备兴建两所新的本科住宿学院等一系列需要经费的项目,现在才慢慢缓过劲来。 

耶鲁基金的杰出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拥有大学捐赠基金管理教父之称的耶鲁基金负责人David Swensen, 他获得耶鲁经济学博士之前本科读的是威斯康辛大学River Falls校区,强调本科教育重要的人士应该特别留意该分校不是麦迪逊的主校区,Swensen在华尔街工作六年后重返母校管理基金。他于1985年执掌耶鲁基金的二十年多年里,在别的学校仅有8.7%的平均回报率的情况下,他管理的耶鲁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达13.7%,这样的成绩使得Swensen的投资模式被哈佛在内的众多名校仿效, 他的很多弟子则担任过数所藤校基金的主要管理人。 

网友贴出一篇介绍Swensen的华裔弟子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的文章,他三年前曾因向耶鲁捐888.8888万美元而引起轰动,读此文才知道张磊2005回国创业的三千万美元启动资金,正是来自他曾经在Swensen手下工作过的耶鲁校友基金。张磊说耶鲁完全改变了他的一生,有人质疑他为什么没有将款项捐给更需要的中国,我倒好奇为什么同样也是他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没有得到他的相近数目的捐款?



高瓴资本张磊:被耶鲁改变命运 掌管80亿美元的人

http://www.investide.cn/news/78365.html 

 

高瓴资本董事长张磊

  投资潮讯 如果不是2010年年初的“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捐赠888.8888万美金给母校,创下耶鲁毕业生最大单笔个人捐款记录”这个举动,相信圈外人对高瓴资本和张磊都甚少听闻。 

  “过去IPO的基石投资者都是欧美地区的大牌基金,如今中国的对冲基金、公募基金正在迅速壮大,资产管理规模越来越大。”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感慨,当初他与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的张磊接触时,对方只是2005年刚成立、规模仅3000万美元的一只小基金,如今8年过去,高瓴资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超过80亿美元。 

  身为高瓴资本的掌门人,张磊在大众面前显得低调而神秘。从一个不明一文的穷学生,到全球呼风唤雨的投资界大亨,张磊说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当然他的每一步都是后面的基础,人大,甚至高中,初中,但是与其说是耶鲁改变了他,更不如说是耶鲁的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改变了他的一生,而且改变的非常彻底,他成了全亚洲最顶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领导人。 

  张磊个人有那些传奇经历,他的钱从何而来?高瓴资本为何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投资潮将为您细细解说。 

  河南省高考状元 负笈求学中国人民大学 

  张磊1972年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住市区富强路,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市外贸局干部。家里藏书比较多,张磊经常将书抱到班里借给同学看。学习好,人缘不错,周末时常有同学去张家,张磊的母亲常蒸肉包子给同学吃。 

  张磊喜欢踢足球,传球和射门都不错,常博得同学的喝彩声。高中老师眼中的张磊,组织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也不错,且好读书,涉猎面广,高中时候《资本论》就读过两遍。 

  或许因为拥有这些资质,张磊从高二起开始就担任班长,直到高中毕业。事实上,张磊1989年以省状元身份进入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后,同样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地当上了学生班主任。 

  1998年,张磊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他可以到很多相当优秀的学校就读,但是张磊最终选择了耶鲁大学。原因有两点,一、耶鲁是他父母唯一知道的美国名校;二、在中国,耶鲁是大家都知晓并且尊重的名校。 

  在耶鲁遇到改变命运的人 师从西方机构投资教父大卫·史文森

   1999年,在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读书的张磊,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勤工俭学的机会。从本科生经济学助教到汉语陪聊,来者不拒。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一座不起眼的维多利亚式老楼面试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不想竟有幸师从了西方机构投资的教父大卫-史文森(David Sewensen)先生,自此与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文森是投资行业响当当的人物,也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主脑,1983年从华尔街离开,回到耶鲁,仅仅拿百万美元年薪(对于华尔街顶尖人士来说,这就一周的薪水),别人问他那这么点钱回耶鲁,是为什么,他自嘲,脑袋坏了。他将耶鲁捐赠基金打造成了全球最优秀的捐赠基金。
 

张磊和恩师大卫·史文森

  史文森名声和威望基本上可以和索罗斯,巴菲特等人齐名,因为他属于机构投资,大众媒体对他的曝光其实不多,但是对于风险投资,对冲基金来说,他就是上帝,他手里握着上百亿美元,给谁不给谁,他有很大的权力。 

  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行业权威研究机构PEI(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发布“2001-2011十年总结报告”,甄选100位对全球PE业有历史意义的人物,列为影响力百人榜。第1位是前美联储主艾伦.格林斯潘;位列第2的就是耶鲁大学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 

  史文森之所以位列过去十年全球PE历史人物,是因为在领导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30年来,他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得到广泛认同,他使耶鲁超越了简单的股票和债券投资,取而代之的是PE、房地产投资和对冲基金。PE成为了“耶鲁模式”投资组合的核心,并得到了许多基金的效仿。 

  而张磊是因为因缘际会,被史文森看中,毕业后张磊受师傅约请,进入耶鲁捐赠基金。张磊自己也是耶鲁的高才生,要聪明有聪明,再跟着世界最顶级的投资大师学习,没几年自然就是全球投资界的武林高手。然后就自己独立出来,做了高瓴资本。 

凭借耶鲁大学基金3000万美元创办高瓴资本 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张磊介绍说。 

  2005年,张磊回国,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以横贯耶鲁管理学院的一条道路命名的),专注于中国投资。

   8年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运营的总资产已经达到8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即便在2008年出现了37%的跌幅。而其投资的项目包括去哪儿、京东商城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瓴资本并非一家中国本土基金——它的投资者在海外,他们向张磊投资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币。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训后,回到中国运营另类投资基金,张磊就是其中之一。 

  高瓴资本拥有许多基金缺乏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资于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向年轻的公司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本,并在这些公司上市前购入其大量的股份。

  中概股的投资人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随着VIE等接二连三事件的爆发,欧美主流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已经对中概股敬而远之。填补他们空白的是正在大规模走向海外的中国背景投资者,他们已成为中概股最为重要的投资者。例如,张磊2005年创办的高瓴资本,投资了京东商城、去哪儿等中国TMT公司。 

  黑石集团(Blackstone)对冲基金投资业务负责人汤姆·希尔(Tom Hill)将张磊誉为中国的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曼德尔是孤松资本(Lone Pine)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调的人士之一。 

  名师出高徒,张磊赚钱的法门跟恩师史文森非常相似,就是资产配置,并且是大量的另类资产配置。当然张磊没有史文森那样,选择终身为耶鲁奉献。 

  张磊强调对于一个机构投资者来说,首先是资产及负债的配比分析,其次是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张磊通常会组建一个比较集中的投资组合,基于自己的研究团队,对公司执行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张磊喜欢把注意力放在业务背后的那些人和团队支持,通常持股3-5年之久。有趣的是,张磊目前持有50%的现金,且每年只增持3-5个公司。 

张磊的投资哲学:践行恩师史文森的“守正用奇” 

  作为一个远自东方而来的年轻学子,张磊近距离地参悟大卫-史文森——的投资实践,惊喜地发现史文森的投资哲学其实可以用老子的思想一语概括,那就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或曰:守正用奇。 

  先说“守正”。“正”首先体现在投资管理者的品格上。史文森无视外面的高薪诱惑,30年如一日为耶鲁工作,体现了一个受托人“正”的境界。耶鲁在对外部经理的选择上,也把品格作为第一位的标准,这有力地保障了耶鲁的利益。 

  “正”还体现在投资原则上。耶鲁投资模式的一个显著成就就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机构投资流程和不受市场情绪左右的严谨的投资原则,包括投资目的的设定、资金的进出、资产负债的配比、资产类别的划分及配置、投资品种和投资工具的选择、风险控制、基金经理的选择等。 

  史文森所强调的基本概念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投资收益由资产配置驱动,严格的资产再平衡策略,避免择时操作。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focus on the downside and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再谈“用奇”。在“守正”的基础上,史文森在具体资产类别及投资策略上绝对是“用奇”的典范。他是一个本质上怀疑“羊群效应”的人,喜欢并鼓励逆向思维,每一个新投资策略的形成总是先去理解与传统市场不同的收益驱动因素及内生风险。

   基于对市场的深刻洞察,耶鲁基金先于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进入另类资产市场,1973年开始投资杠杆收购业务,1976年开始投资风险投资基金,20世纪80年代创立绝对收益资产类别。另类投资为先觉者耶鲁基金带来了硕果累累的回报,也因此越来越为机构投资者所重视。 

  史文森在外部投资经理的选择上也不走寻常路。他欣赏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基金经理,鼓励他们的术业专攻和逆势而为。他摒弃那些追求规模、明哲保身、“宁愿循规蹈矩地失败,也不要勇于创新地成功”的投资机构。 

  在耶鲁基金支持下创建的高瓴资本,在短短的8年中发展到了8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并取得了56%的成立以来的年均复合收益率,在亚洲各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多有建树。这是践行“守正用奇”的投资理念的结果。 

  投资潮推荐书籍: 

  大卫-史文森2000年写了一本《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这个的中文版由张磊翻译的,并且由张磊国内母校,人大出版社出版。 

  2009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Gym Shoes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High Top Shoes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Low Top Shoes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Low Top Sneakers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Running Shoes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Slip On Shoes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Sneaker

Bacon Weaving Print White Walking Shoes

Baja Canvas Shoes

Baja Car Console Cover

Baja Car Seat Covers

Baja Chair Cover

Baja Door Mat

Baja Dress

Baja Floor Mat

Baja Hoodie Dress

Baja Laundry Basket

Baja Loveseat Cover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