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儿回京成了老外

2024-05-13 22:12:01



很多年前咱在北京东游西逛的时候,总能看出谁是外地来的,如今回北京,竟然被问”您从哪儿来的”。不是咱的京腔走调儿,而是经常不小心说英文。老伴儿受公司派遣去北京培训,出发前还在犹豫,到底是全程讲英文,还是中英掺杂。

北京人有什么特点?看过老舍《四世同堂》电视剧或听过侯宝林的相声也许会有些印象,不慌不忙,从容淡定,说话风趣夸张。直到上大学都还常听得到地道的北京话,我自己也是一张口就让同学们听出是北京胡同长大的。自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开始,北京变了,街头巷尾啥方言都听得到,外语也不新鲜。如今我回京即使一句中国话不说,也能在北京玩的很好。

北京的外地人大概早就超过了本地人,照这样发展下去,北京人这个概念恐怕会消失的。过去的老北京人也逐渐变得不那么淡定了,一切都与钱挂钩了,一杯咖啡比咱美国的还贵,一套公寓比硅谷的独立屋还要价高。原来住在城里的老北京们慢慢搬出了市区,走在王府井和长安街上的大多是像咱这样的游客吧。

北京虽然变化大,也有拒绝改变的地方和人。颐和园里还和往日一样,看着就觉得亲切。还有中关村的糕点铺,和当年差不多,甚至味道都没变,售货员依旧用算盘,称重还靠秤砣呢。以前我们形容一个人顽固不化,像秤砣一样,很有道理。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因为中非论坛的召开有些治安紧张。 

北京火车站当年是十大建筑之一,端庄典雅,是北京人的骄傲。如今的北京西站,建筑设计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北京类似这样的新建筑还不少,褒贬不一,但是以咱这老北京的眼光来看,设计规划这些东西的不会是北京人。

这个,敢吃吗?王府井的小吃街,真正的北京人可不多呀。

夜幕下的北京西站,天一亮就要坐高铁南下。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