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s to Guitar 沙漠乐队Tinariwen

2024-05-01 13:00:46

【摩洛哥12日】撒哈拉沙漠三日(后记)

 
三天的奔波,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哈桑的音乐一直伴随着我们。他听的歌范围很广,从Adele到意大利歌剧到伯伯流行乐。。。流行,古典,民族一应俱全。而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沙漠乐队Tinariwen。那天晚上入住菲斯的Riad,我立刻上网搜索起来。
 
Tinariwen - Guns to Guitar
 
尽管以前从未听说过Tinariwen,他们其实已小有名气。1982年成立于利比亚的难民营,这支老牌撒哈拉摇滚乐队如今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2010年南非世界杯,他们代表阿尔及利亚登台表演。2012年他们的专辑Tassili获得了格莱美Best World Music Album大奖。乐队成员来自马里的图阿克(Tuareg)部落。爱车人士大概对Tuareg并不陌生,VW有一款越野车就以此命名,以示大众公司对撒哈拉游牧民族的支持。
 
乐队的格莱美获奖专辑Tassili封面
 
我对政治,战争,种族纷争一向没有兴趣,北非各国历年来的战争原由也从未搞清;最多气愤那里局势动荡,无法跑去旅游。这次因了Tinariwen,我居然顺便关心了一下北非当代历。
 
话说二战后,北非诸国纷纷独立,但疆界多由殖民者划定。结果是,当地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弱,很多倒是更加忠于其部落民族。法国当年随意在地图上画下的线条,为日后半个多世纪的北非冲突种下祸根。
 
世代生活在撒哈拉的图瓦克人(Tuareg),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伯伯人的一支,虽然也受伊斯兰教影响,但一千多年来,他们抵挡了阿拉伯文化入侵,保持了本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妇女出门无需戴面纱。法国殖民撤退后,他们不幸被分割在不同国家;马里、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都有图阿克人生活。自1960年代起,为了民族的独立,他们发起一轮又一轮反政府武装抵抗,梦想着重建图瓦克国。
 
Tinariwen乐队的发起人Ag Alhabib的父亲,在1963年马里的第一轮图瓦克反叛中被处决。当年只有四岁的Ag Alhabib目睹父亲被杀后,随母亲逃亡阿尔及利亚。难民营中,他用铁皮罐和自行车闸线自制了一把吉他,开始了音乐生涯。
 
摇滚乐很少追求声音、旋律的完美,而更看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释放。Tinariwen深受西方摇滚乐影响,Led Zeppelin、 Jimi Hendrix、 Bob Marley都曾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不同的是,Tinariwen很少演绎爱情这个经典主题;因为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是撒哈拉艰难的生活,和无尽的战争。我们一路听的歌来多自2007年的专辑Aman Iman -Water is Life,正是沙漠生活的最佳写照。
 
2012年乐队获奖格莱美后,面对媒体采访,他们这样说:
 
"We wanted to go back to our origins, to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exiled… Those were times when we would sit around a campfire, singing songs and passing around a guitar.  Tinariwen was born in that movement, in that atmosphere, so what you hear on ‘Tassili’ is the feeling of ishumar."
 
— The New York Times
 
我始终觉得艺术家是痛苦的一群人,很多摇滚歌星成名后走上Sex, Drugs & Rock 'n' Roll 的不归路。大麻和酒精无法给他们足够的刺激,要从毒品和性中汲取灵感。Tinariwen却不同。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图阿克人经历了贫困、饥饿、流亡和战争;生活本身,就是乐队无尽的创作源泉。Tinariwen歌唱的是沙漠中的情感与生命;那从灵魂深处唱出的旋律,表达了这支游牧民族的挣扎与希望。他们的听众在难民营中,在撒哈拉的篝火旁,也在司机哈桑的旅游车队中。。。有人说投胎是个技术活,我不知道,这几个生长在撒哈拉的Tinariwen人,是幸或不幸。
 
为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更为了今日的民族独立与尊严,图阿克人从未放弃建国的希望。1989年,乐队主要成员接受了利比亚的军事训练,带着武器回到他们阔别20多年的故乡,加入马里的叛军。幸运的是,他们没有重蹈父辈的先辙,战死沙场。1991年马里政府在国际调停下,与叛军达成和平协议。乐队成员也得以放下枪支,重拾吉他,开始了巡演生涯。
 
放一段我们撒哈拉沙漠三日游回顾,中间有一段是司机哈桑的兄弟莫罕默德,用Mobile油桶自制的吉他娱乐游客。不知他的梦想,是不是有朝一日成为Tinariwen第二?
 
 
 


乐队的名字Tinariwen来自他们的听众,在伯伯方言里意为沙漠。他们的歌大多用伯伯方言演唱,歌词常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在撒哈拉难民营中广为流传,最初曾被马里和阿尔及利亚政府查禁。

其实Tinariwen的风格总体来说比较简单,不是我最爱的类型。在路上之所以会迷上他们的歌,大概是因为这淳朴的音乐,最贴切地表现了沙漠里伯伯人的简单与真挚。
 
说句题外话,前一阵看科恩兄弟的电影Inside Llewyn Davis,感觉美国60年代初的民谣曲调真是单调,难怪Beatles五十年前的访美能掀起巨大的摇滚狂潮。
 
Tinariwen的曲风比较接近Jimi Hendrix。电吉他的重金属中,又加入大量伯伯民族音乐元素。手鼓及背景中的和声,带来沙漠的欢快与神秘。乐队在网上有不少追随者,看到一条Youtube评论:
 
‘I love music that is inspired by something so unrelated to my known way of life.’
 
这句话深得我心,也精确地表达了旅游于我的意义:脱离日常琐碎,看新鲜世界,体验something fresh。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